c9c04aae99b1429bb0d42e69b78fb748-timg6.jpg
    一、词的押韵

    1.关于词韵,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。大家可以参看戈载的《词林正韵》,它把平上去三声分为十四部,入声分为五部,共十九部,据说是取古代著名词人的词,参酌而定的。

    2.入声韵的独立性很强。某些词在习惯上是用入声韵的,例如《忆 秦娥》、《念奴娇》等。

    3.平韵与仄韵的界限也是很清楚的。某调规定用平韵,就不能用仄韵;规定用仄韵,就不能用平韵,除非有另一体。

    4.只有上去两声是可以通押的。这种通押的情况在唐代古体诗中已经开始了。
    1a39b76320694d75a544a881570cd835-timg4.jpg
    二、词的平仄

    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。最明显的律句是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。例如《浣溪沙》四十二字,就是六个律句组成的。不过要注意一点:词句常常是不粘不对的。像《菩萨蛮》开头两句虽然都是律句,但它们的平仄不是对立的。不但五字句、七字句多数是律句,连三字句、四字句、六字句、八字句等等,也多数是律句。以下分别加以叙述:

    1.三字句:三字句是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。即:平平仄,平仄仄,仄平平,仄仄平。平平仄如"须晴日",平仄仄如 “俱往矣”,仄平平如"照无眠"。两个三字律句用在一起如"青箬笠,绿蓑衣"。

    2.四字句:四字句是用七言律句的上四字。即:(凡加粗即意味可平可仄,后同)平仄,仄平平。仄如"天高云淡",仄平平如"怒发冲冠"。

    3.六字句: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,我们把平起变为仄起,仄起变为平起,就扩展成为六字句。即:仄,仄平平。 仄如"我欲乘风归去";仄平平如"红旗漫卷西风"。

    4.八字句: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。如果第三字用仄声,则第五字往往用平声;如果第三字用平声,则第五字往往用仄声。下五字一般都用律句。第三字用仄声的如"引无数英雄竞折腰"。第三字用 平声的如"莫等闲白了少年头"。

    5.九字句: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,或上六下三,或上四下五。 一般都用两个律句组合而成,至少下六字或下五字是律句。如"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"。

    6.十一字句: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,或上六下五。下五字往往是律句。如"不应有恨、何事偏向别时圆"。又如"不知天上宫阙、今夕是何年。"
    d465dcf4450743289bf156555484357e-timg3.jpg
    词中还有二字句、一字句、一字豆(句中稍有停顿叫豆),以下再分别加以叙述:

    7.二字句:二字句一般是平仄(第一字平声,第二字仄声), 而且往往是迭句。如“山下,山下”。个别词牌也用平仄,如辛弃疾《南乡子》:“千古兴亡多少事,悠悠!……天下英雄谁敌手?曹刘。”

    8.一字句:一字句很少见。只有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。

    9.一字豆:一字豆是词的特点之一。懂得一字豆,才不至于误解词句的平仄。有些五字句,实际上是上一下四。例如“望长城内外”, 望字是一字豆,“长城内外”是四字律句。这样,“长城内外,惟余 莽莽”和“大河上下,顿失滔滔”就成为整齐的对仗。

    10.特种律:特种律句主要指的是比较特别的仄脚四字句和六字句。仄脚四字律特种律句是"平平仄"(第三字必平);仄脚六字特种律句 则是"仄仄平平仄"(第五字必平)。《忆秦娥》前后阕末句,依《词律》就该是特种律句。其实,前后阕倒数第二句也常常用特种律句。《如梦令》的六字句也常用特种律句,如"昨夜雨疏风骤, 浓睡不消残酒"。

    11.拗句:大多数的词牌都是没有拗句的。但是,也有少数词牌用一些拗句。例如《念奴娇》前后阕末句(如"一时多少豪杰", “一樽还酹江月”),《水调歌头》前阕第三句上六字(如"不知天上宫阙")都是"平平仄平仄",就都是拗句。

    总之,从律句去了解词的平仄,十分之九的问题都解决了。
    b14cfb5fabcb42b3bc4bf9003511e91a-timg.jpg

    三、词的对仗

    词的对仗,有固定的,有一般用对仗的,有自由的。

    1.固定的对仗:例如西江月前后阕头两句。此类固定的对仗的很少见的。

    2.一般用对仗的(但也可以不用):例如《沁园春》前阕第二三两 句、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,第八九两句;后阕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, 第七八两句。又如《念奴娇》前后阕第五六两句。又如《浣溪沙》后阕头两句。

    3.完全自由的:凡前后两句字数相同的,都有用对仗的可能。例如《忆秦娥》前 后阕末两句,《水调歌头》前阕第五六两句,后阕第六七两句,等等。但是这些地方用不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。

    4.词的对仗和律诗不同在于:第一,词的对仗不一定要以平对仄,以仄对平;第二,词的对仗可以允许同字相对。

    总之,词韵、词的平仄和对仗都是从律诗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的。因此, 要研究词,最好是先研究律诗。律诗研究好了,词就容易懂了。
    583660ffa1e14bd09c46429e3e59587f-wKhQpFUZeZEGwYsAAAAAHVfNxs079.jpg

    24680c7998034933b8d483e8e3fdc2c6.jpg


    飞花令,以诗会友,发现诗词之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