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古至今,大人物的遗言,要么豪迈,要么悲壮。项羽誓死不过江东,留下千古绝唱: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柰何,虞兮虞兮柰若何!韩信用兵如神,最后死于女人之手,感叹:吾悔不用蒯通之计,乃为儿女子所诈,岂非天哉!
陆游忧国忧民,悲愤成疾,临终留下绝笔: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!谭嗣同英勇就义,行刑时仰天大呼:有心杀贼,无力回天。死得其所,快哉,快哉!他们临终之际表现出来的豁达和决绝,令人动容。然而,有一位大人物的遗言,却让很多人看不起。是谁呢?曹操。
毛主席酷爱读史,对三国情有独钟,尤其是曹操。不管是在小说里还是戏剧里,或是民间形象,曹操都被演绎为奸雄。毛主席却不这么认为。他不止一次的赞扬过曹操。
1954年夏天,在北戴河吟诵过《观沧海》后,他对身边人说: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。还有一次,他和《人民日报》负责人谈话,说:小说上说曹操是奸雄,不要相信,其实曹操不坏。当时曹操是代表正义一方的,汉是没落的。
毛主席还留下了“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操耳”这样的手迹,写过“魏武挥鞭,东临碣石有遗篇”这样的名句。那么毛主席最欣赏曹操哪一点呢?无疑是他的真性情。
何为真性情?简单来说就是,心里想的什么,就说出来,不藏着掖着。这一点在他的遗嘱《遗令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这份遗嘱,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人性、最坦率的一篇遗嘱。
全文如下:吾夜半觉小不佳,至明日,饮粥汗出,服当归汤。吾在军中持法是也。至于小忿怒,大过失,不当效也。天下尚未安定,未得遵古也。吾有头病,自先著帻。吾死之后,持大服如存时勿遗。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,葬毕便除服。其将兵屯戍者,皆不得离屯部,有司各率乃职。敛以时服,葬于邺之西冈,上与西门豹祠相近,无藏金玉珍宝。
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,使著铜雀台,善待之。于台堂上安六尺床,施穗帐,朝晡上脯糒之属。月旦、十五日,自朝至午,辄向帐中作伎乐,汝等时时登铜雀台,望吾西陵墓田。余香可分与诸夫人,不命祭。诸舍中无所为,可学作组履卖也。吾历官所得绶,皆著藏中。吾余衣裘,可别为一藏,不能者,兄弟可共分之。
全篇对自己的评价只有一句,剩下全是琐事的安排,比如他死后妻妾如何安排,剩下的熏香分掉,不要浪费,不要亏待伎人,如何就业,等等。如今看来显得颇为絮叨,婆婆妈妈。但在当时,他的妻妾儿女、奴仆下人们看了,无不流泪。
很多人因此看不起曹操,晋人陆机评价道:系情于外物,留念于闺房。苏东坡更是不客气,斥责曹操临死之前,“留恋妾妇,分香卖履”,算什么大丈夫?并用八个字评价:平生奸伪,死见其性。
平生奸伪,死见其性。这里的性,当是真性情。曹操的遗嘱的确无法和那些豪言壮语相比,但这恰恰说明了他的真性情。他不是什么圣人,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。当时流行按照固定的格式写遗嘱,大多是写身后葬于何处,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等等。但曹操,没有装腔作势,没有写空话套话,不做作,不矫情,真实得多。
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曹操临终前,流露出的是对亲人的关心和对生活的眷恋。这正是人之常情。正所谓,是非成败转头空。列功覆过这种事,由后人去争,曹操不在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