填词,是词学术语。因为作者是按照词牌规定的格式来填写的,所以叫“填词”。顺便说一下,写诗叫作诗;写词叫填词;写曲叫制曲。这是诗词曲的术语。
    首先说词的分类,有三种分法:
       一是按片数多少来分:单调、双调、三叠、四叠。不分片的小令为单调;分两片的叫双调;分三片的叫三叠(不叫三片);分四片的叫四叠(不叫四片)。
       二是按词的字数分:58字以内的词称小令;59字至90字的词称为中调;91字以上的词称为长调。
       三是按词的韵脚平仄分:平韵格、仄韵格、平仄韵转换格、平仄韵通叶格、平仄韵错叶格。
       此外,每一词牌均以诸家所最常用者为“定格”(即标准),其它为“变格”(次标准)。这个可以在飞花系统内按谱填词。
    568c12c2c0c840eb8a981c2794ddbfa8-8.jpg

       词是一种相当理想的“载体”。学习填词除了必须遵循“调有定句,句有定字,字有定声”的原则外,还应注意以下几点:
       (一)对所咏的人、物、事,要有足够的了解。特别是怀古、咏史、缅怀这一类题材,必须在掌握较为详实的史料和体会的基础上,才好填词。
       (二)选用恰当的词牌。词牌本来是音乐调名,词脱离音乐以后,每个词牌仍表现一定的声韵,表达一定的情感,所以填词时要根据不同内容,选择不同词牌,不可不加选择地随意来填。还要根据题材的大小来选择相应容量(单双调和字数等)的词牌。
       (三)注意用韵。什么是韵?说得通俗一点,韵就是“和谐的声音”。韵在诗词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它不仅便于吟诵和记忆,而且更能使作品具有节奏感和声调之美。因此,在填词时要按词牌规定的韵位用韵,不可随心所欲地乱填一气。初学者宜于填短小的词牌(小令),而且要用“宽韵”,所谓宽韵就是字数较多的韵目,便于选择用字。待有了一定经验以后再填中调和长调。
    5fe89a832fca440ea70e281d6413f085-6.jpg

       (四)注意“一字豆”(“豆”也作“逗”。一字豆也称“一字领”或“领格字”)。凡是规定一字豆的地方必须按规定办。一字豆多在中调和长调里,小令里没有。怎样识别一字豆呢?说来也很简单,就是用几首古代名家同样的词牌的词,加以对照比较,从中去发现有无一字豆?除此别无它法。一字豆在诵读时不但能起到提领作用,而且能更好地发挥声韵美。以《沁园春》词为例,上片:第四句第一字,倒数第二句第一字,为“一字豆”。下片:第三句第一字,倒数第二句第一字,为“一字豆”。例如南宋陆游词:“念累累枯冢,茫茫梦境,王侯蝼蚁,毕竟成尘。”“叹围腰带賸,点鬓霜新。”“幸眼明身键,茶甘饭软,非惟我老,更有人贫。”“有渔翁共醉,溪友为邻。”又例如毛泽东词:“望长城内外,惟余莽莽,大河上下,顿失滔滔。”“看红装素裹,分外妖娆。”“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,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。”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”
    30d850090aa44334b6235abdc79b505a-5.jpg

       (五)注意对仗。词的对仗与诗的对仗基本相似,但也有不同之处,这主要是:因为词不讲究粘对,所以不严格要求平仄相对,只要求按照词调规定的每个字的平仄声调,而且允许同声、同韵、同字相对。这点在律诗中是绝对不允许的。一般来说,凡是句式、字数相等的邻句,都可以对仗,但是,除词调规定必须对仗的以外,大部分词是不严格要求对仗的。看一首词里面有没有对仗?最简单的办法也是用几首古代名家词牌相同的词,加以相互对照比较便见分晓。飞花资讯中有专门的文章介绍!
       
    2f7cebe5139a41e2a511aa0ca031243b-4.jpg

    (六)讲究章法。填词同写文章一样,特别是中调和长调的词牌,各片要有侧重点,切不可不分段落和层次,推着来,甚至没词凑词。大体上,每自开始至韵脚处,为自然段落。这个自然段,要保持一个完整的意思。上片和下片各有侧重。词的上、下片结构,既有联系,又各自有其相对的独立性。一般来说,有以下几种形式:
       1 上景下情。上片以写景为主;下片以抒情为主。但不是截然分开,而侧重面在“主要”二字上。
    例如北宋•宋祁《玉楼春》词:
       东城渐觉风光好,谷皱波纹迎客棹。绿杨烟外晓寒轻,红杏枝头春意闹。
    浮生长恨欢娱少,肯爱千金轻一笑,为君持酒劝斜阳,且向花间留晚照。
    此词上片写美好春光,“红杏枝头春意闹”是警句,一个“闹”字把春光表达得极为生动。下片是抒发自己的情感,想及时行乐。
    4ae75f74d8aa40a3bd3c7171190a2d63-4.jpg

       2 上昔下今。上片写过去,下片写现实。或倒过来,上片写现实,下片写过去。例如辛弃疾《鹧鸪天》词:
       壮岁旌旗拥万夫,锦襜突骑渡江初。燕兵夜娖银胡录,汉箭朝飞金仆姑。    
    追往事,叹今吾,春风不染白髭须。却将万字平戎策,换得东家种树书。
    此词上片追忆往事抗金战斗情景。下片写退闲后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。
    ef4c8f2ef3fc43728c610a23da705c01-3.jpg

       3 上起下续。上、下片都写事、写景或写情,上片起,下片接。例如辛弃疾《西江月•夜行黄沙道中》:
       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。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    
    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。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。
    此词以时间和前行为序,描写夜行见闻,宛似一幅恬静优美、生动的农村夜间风景画。
    063323b03b644124913be4c298a30504-2.jpg

       4 上问下答。上片提问,下片解答。例如北宋•黄庭坚《清平乐》词:
       春归何处?寂寞无行路。若有人知春去处,唤取归来同住。  
    春无踪迹谁知?除非问取黄鹂。百啭无人能解,因风飞过蔷薇。
      应当注意的是,词的上、下片,除”上起下续“这一形式外,要注意上片不要把话说尽,要给下片留有描述的余地。还要注意上下片的和谐统一,以使层次清楚,脉络分明,全词连贯。
    2711a47ca3fa422483490af5f49c1f7e-1.jpg

      5 开头结尾 。词的开头和结尾没有具体规定,原则上开头要开门见山。尤其是小令,字数很少,开头来不得半点闲笔,要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的需要去下笔。
       词的结尾,要前后照应,所谓”词断意不断,上下紧相连”。常见的结尾有以景作结;以叙事或描状作结;以抒情作结,等等。同样没有具体规定,要视情而定。
    (文章来自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删除!)


    飞花令,以诗会友,发现诗词之美。